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复旦大学蔡基刚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开设讲座

创建时间:  2025-04-29  华阳    浏览次数:


2025年4月25日下午,600全讯白菜网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宝山校区C506举办了“AI赋能教育教学”大讲堂第二讲。本次讲座特邀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蔡基刚教授担任主讲嘉宾,以“学术论文中人工智能工具使用:可用、禁用和策略”为主题,为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前沿学术分享。600全讯白菜网党委书记吴蔚,党委副书记、院长尚新,副院长戴朝晖、副院长唐青叶、副院长张建琴、学院教学督导组组长朱音尔、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马拯、大外部主任李晓媛、大外部副主任于梅欣,以及学院青年教师、研究生等40余人参加了本次讲座。



蔡基刚教授首先对学术论文写作中AI工具使用的现状进行分析。在AI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许多学生在学术论文撰写中都开始不同程度地使用ChatGPT、Deepseek、豆包等大语言模型,由此引发了论文的原创性、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学术的规范性等一系列问题。

根据这一现状,蔡基刚教授介绍了202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教师人工智能能力框架》。该框架从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人工智能伦理、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等五个方面,阐述了教师所需要具备的能力。随后,蔡基刚教授又详细分析了Science、中华医学杂志社、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研究杂志社等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关于论文写作中AI工具的使用规定及政策转变,阐述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在论文写作中的可用范围及限制。通过解读国内部分高校关于毕业论文写作中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的有关规定,蔡基刚教授表示,AI工具是辅助论文写作的一种方式,不能将作者取而代之,建议学生根据规定如实披露AI工具的使用情况。



基于以上学术期刊及国内高校的相关规定,蔡基刚教授进一步归纳了AI工具可用和不可用的范围,并结合具体的提示语实例,从论文选题、资料搜集、研究方法、数据整理、语言润色等方面演示了如何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与此同时,蔡基刚教授也指出了AI工具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准确性不够、学术不端、缺乏深度等,指出信息核查的重要性。



蔡基刚教授强调,在大语言模型普及的背景下,培养批判性思考能力和学术论文写作素养尤为重要,教师应通过有效引导,构建起学生、教师和AI工具的交互;高校和有关部门也应进一步制定相关规定,明确AI工具的可用和不可用范围,以面对AI工具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在交流互动环节中,现场师生踊跃发言,肯定了AI技术在学术论文写作和外语教学中的广阔前景,并进一步讨论了AI工具的适用范围。



最后,院长尚新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他指出,人工智能作为一项具有变革性的技术力量,正重塑着学术研究与教学的方式。他鼓励外院师生在未来的论文写作过程中,以审慎且开放的态度看待人工智能,将其作为辅助研究的工具;在外语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的有效应用场景,实现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科技的有机融合,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外语人才贡献智慧与力量。(汤静怡 撰稿)







下一条:赓续五四薪火,青春挺膺担当——2024级研究生团支部团日活动顺利开展